(文中此张图片来源于网络佛罗伦萨备战雨中游击,难度倍增,其余均为小奇同学拍摄)

  小奇同学来英国快一年了,大大小小佛罗伦萨备战雨中游击,难度倍增的展览博物馆艺术馆也去过不少,国家美术馆一直是被安利的英国头号旅游景点,直到那一天无意的进到了国家美术馆,用了不到两个小时时间走马观花了一遍,深深的被西方美术细节的写实还原能力,人体的欣赏,色彩的大胆使用吸引,于是开始了第二刷。在第二次去美术馆之前做了很多功课,当天沉浸在里面8小时,美术馆很大,要想深度游需要很多的时间,所以最后决定写一篇文章来给后面要去同学们做了一个梳理,如果不能亲自来访的,也可以通过图片略知一二。

  英国国家美术馆简介

  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又名国家画廊,坐落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旁,建于1824年至今已有190多年的历史,成立之初馆内仅有乔治四世说服政府购买的38幅画作,如今馆内收藏了从13世界到19世界超过2300幅绘画作品,许多都是一代艺术大师的珍品,在西方美术史上极具代表性。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博物馆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所以每一天美术馆都是人满为患,有只是来伦敦旅游顺便参观的人,也有很多美术的爱好者,更经常有老师带着学生来上课的场景。

佛罗伦萨备战雨中游击,难度倍增

  

( 图为一位美术爱好者正在临摹学习的场景)

  

  

(图为英国国家美术馆两个主要的大厅)

  游览小贴士

  1. 美术馆的开放时间是每天上午10:00到下午6:00,周五会比较特殊,可以延迟到晚上的9:00,一年当中有4天是闭馆的,目前是1月1日和12月24日-26日。值得一提的是,周一到周日每天会有两场免费的解说,时间分别是上午11:30和下午2.30,星期五会增加一场7:00的解说,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计划好时间去听听哦。

  

(图为纸质版导览图中文版)

  2.美术馆的入口处有自助取阅的纸质版导览图,很贴心的为大家翻译成了各个国家语言,仅需要1磅就可以获得。

  

(图为楼层导览图)

  3.馆内每一层都有一个导览图,导览图上详细的标注了画家和其作品的所在之处,给游客们的游览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4.除了导览图之外,美术馆还为游客提供了语音导览器,游客可以选择在Sainsbury Wing二层和正门入口处 (Portico entrance) 的语音导览柜台租用导览机解说,导览涵盖了八十余幅国家美术馆馆藏画作的解说,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日语、中文(普通话)、俄语、韩语、波兰语、葡萄牙语、荷兰语,12种语言可供选择。

  美术馆作品介绍

  英国国家美术馆的藏量与世界很多美术馆相比,数量也许并不算多,但是两千多幅的藏量要鉴赏起来或许对于课余时间有限的同学们或者初来乍到的游客来说难免有些困难,那么如果你时间不多,来到这里究竟看什么呢?奇奇怪怪同学选取了其中颇具代表性,且个人偏爱的几幅来介绍。

  1.《向日葵》(Sunflowers)

  

  有幸亲眼见到梵高的《向日葵》,心里的激动真的难以用言语来形容,这幅藏品创作在19世纪,这个时期显著的特点是印象派画家作品大行其道。一位英国评论家说:“梵高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那就是太阳。他笔下的向日葵在我看来,即便被禁锢在花瓶中,依旧像熊熊焰火般那样明亮,闪耀。原本主打的是向日葵的静,却不乏蕴含着动感的生机,让人在观赏的同时情不自禁产生一种对生命力的敬畏,有人说那是因为梵高在作画的时候,把他生命的气息都留在了每一笔画里,所以观赏者能够从画中看到来自他生命里的星光。

  2.《 岩间圣母》(Virgin of the Rocks)

  

  知道达芬奇的人都知道他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和宗教画《最后的晚餐》,这幅《岩间圣母》是达芬奇应一宗教团体的邀请创作的祭坛画。画中圣母玛利亚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温柔的目光和达芬奇式微笑安抚着膝下的孩子。左手下方童年的耶稣和小天使,小天使好像在用手扶持着这位幼小的救世主,右边是施洗者小约翰,他们在这个传说是上帝造物的山洞里,岩石中仿佛带着湿气花草点缀其间。这一组人物是按金字塔的构图原理组建安排的,塔顶是圣母的头,侧边是她伸出的双手,底角是天使和婴儿。达·芬奇把结构看作打开作品意图的钥匙,这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盛期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金字塔式的人物构图。

  3. 《阿尔诺非尼夫妇像》The Arnolfini Portrait

  

  《阿尔诺非尼夫妇像》由荷兰画家扬·凡·埃克(Jan van Eyck)画于1434年。画中的男主人公叫阿尔诺菲尼,身穿绿色长袍女子的是他的妻子,从画家对于环境的刻画可以看出他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殷实的家庭里,地上的拖鞋,脚下的小狗,屋顶的挂灯提示着对幸福婚姻的联想。画中值得注意的是,后面的墙上有一面镜子,这枚小圆镜里不仅能看到这对夫妇的背影还能看到画家本人。在镜子的上方写着“扬·凡·埃克曾经到过这里(Jan Van Eyck has been here)”,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镜子里的第三个人就是画家本人了。有人说这幅作品给人一种很诡异的感觉,画家通过刻画如此完美的细节似乎在表现什么,画面色调沉郁,人物面无表情,丝毫没有迈入婚姻殿堂欢快喜悦的感觉,当然这也不得而知了。

  4. 《镜前的维纳斯》(The Toilet of Venus; Venus at Her Mirrro)

  

  《镜前的维纳斯》是西班牙画家迪亚哥·委拉斯盖兹大约在1647年与1651年间访问意大利时创作的画作。这幅画典雅优美,维纳斯斜倚在床上虽只露出了背面却让人感到格外的优雅与美感,小丘比特在深红色的垂帘前显得活泼可爱。17世纪的西班牙是一个坚定的天主教国家,十分保守,委拉斯盖兹的这幅画在当时是具有争议的。画家在画人体时经常是假托维纳斯之名,以其神话虚构人物的形象来展示裸体。当然啦,画家画的是有具体的模特,有些是订制的也有些是画家送给爱人的,这些画不能以模特本名命名只能用维纳斯来做题。如果你有心观察可以发现,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裸体的作品是题名的,而许多肖像画却大多是以人命名(例如上面那副)。这里有个有意思的地方,敲黑板,镜子的位置明显是在维纳斯的体前,我们看到镜中的映像却是维纳斯的脸哦。画家在这用了欺骗手法骗了观者,但奇奇怪怪同学觉得或许是神的意志改变了光的法则呢(捂脸)。

  5.《睡莲》(The Water-Lily Pond)

  

  《睡莲》系列是作者莫奈晚年的佳作,这个系列有十多幅,其中有很多组画,仅仅是为了表现同一场景的不同天气、光线下的不同表象。每一幅《睡莲》都被莫奈赋予了其独特的生命力,画中每一处光线与色彩的巧妙应用,都产生了一种恰到好处的美感,让观赏的人感受到来自视觉与心理的舒适感,睡莲开在水里,淡定从容的伸向天空,没有纷扰,无忧无虑的仰望苍穹。《睡莲》,可以说是莫奈一生对光与色表现的总结,人生最高的境界,大概就是在这垂暮之年淡看并享受着生活恩泽的意境吧。

佛罗伦萨备战雨中游击,难度倍增

  6.《圣罗马诺之战》(The Battle of San Romano)

  

  《圣罗马诺之战》是由佛罗伦萨画家保罗·乌切洛所绘制,描绘1432年佛罗伦萨人和锡耶纳人之间发生的圣罗马诺之战,显示了画家乌切洛对透视学的大量知识,这幅木板油画的前景是交战的双方。战土们有的骑在马上,有的已被踏在马下,人物都被描绘得富有装饰意味,地上横七竖八地扔着武器和盔甲。背景中的群山以及对和田野经过精心的几何式的抽象处理和透视安排,具有很强的空间幻想效果,然而很多人说它不完全合乎透视学原理,在某些程度上忽视了形象的生动性,导致人物显得刻板、生硬,但不可否认的是,乌切罗的绘画,对于后世画家重视绘画的透视感具有一定意义的,绘画技法的改进也正是在这些前人的及础上一步步提升的。BBC专门为它拍了一部纪录片叫:旷世杰作的秘密02保罗·乌切洛的《圣罗马诺之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7.《维纳斯与战神》(Venus and Mars)

  

  画中的左侧是希腊神话中的爱神维纳斯(Venus),右侧是战神玛尓斯(Mars),边上四个半羊人小鬼穿着战神的盔甲玩着他的头盔,有的在戏弄熟睡的玛尓斯,维纳斯则是温柔的望他,此时的战神身子半裸着,打破了以往人们对战神的心理印象,画中玛尔斯不像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征战之神,仿佛卸下了所有的防备,无论战争多么激烈,一切终将归于平静,画面构图平稳宁静,抹去了战争的残酷,象征着爱的力量能征服战争,彰显和平的美好,这幅作品是画家波提切利最优美的作品之一。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很多有名的画作,比如米开朗琪罗的《埋葬》,梵高的《麦田》,约瑟夫·特纳的《无畏号战舰》等等。英国国家美术馆对于在英国上学的同学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闲暇的课余时间不妨约上好友找一天进去游览一下,里面设有休息厅,电子查询室,餐厅,咖啡厅,还有纪念品商店,在商店里买一幅名作的仿制品带回去挂在自己的房间也是不错的选择。最后奇奇怪怪同学还有一个小贴士给大家,从今年3月15日 - 6月25日,国家美术馆将展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位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和塞巴斯蒂亚诺·德尔·皮翁波(Sebastiano del Piombo)的多件作品,包含两位艺术家各自的作品以及合作完成的作品,展品类型涵盖雕塑、油画等,对此感兴趣的同学们赶紧去参加哦。

  图文来源微信:WarmingUp

江南体育-足球盛事风华再现,中国队展现实力
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